找到相关内容426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个体解脱的自由之路

    不少比喻。众所周知,一切比喻都有局限性,乃至在说明了主要问题的同时,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,造成误解以至产生新的错误认识。在各种关于本性的比喻中,最直观然而也是最粗浅的比喻是,把现象界与本性,比喻成金矿与其中所含的金这样一种关系。众生的本性,就是金矿中所含的金,它被矿石包围,所以人们无法直接获得它,需要一个艰苦的洗矿过程,除去粗劣的矿石,才能最终获得金子。这个比喻虽然很直观,同时也很能说明证得本性之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1763216.html
  •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(9)

    ,视同瓦砾,不加爱重。]   这就像无价的宝珠陷没在淤泥当中,把它看成破砖烂瓦一样,不对它爱惜尊重。(这里说到“无价宝珠”比喻一念心性。“淤泥”比喻烦恼。“瓦砾”比喻八识。)   意思就是,对自己的佛性不知道尊重,反而随着迷乱的因缘,起贪、嗔、痴,造杀、盗、淫,让自己的性灵显现成这样生老病死、烦恼不自在的一个凡夫相。这样...

    省庵大师[著] 益西彭措堪布[讲授]

    菩提心|省庵大师|发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7515081339.html
  • 佛教“无明”观念探析

    佛教“无明”观念探析  作者:张理峰   摘要: 通过分析《大乘起信论》中的两个比喻,即“水风之喻”和“香熏之喻”,文章探析了无明与众生心的关系,指出了无明的具体内涵;通过分析无明与真如之间的相互“...向来善用比喻,并且经常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揭示佛理的意蕴,因此本文就从分析《起信论》的两个比喻入手,来探析“无明”这一观念的具体内涵。我们选取的两个比喻分别是“水风之喻”和“香熏之喻”。   一、水风...

    张理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3169748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(十五)

    它是怎么一回事,是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的。 如王诏旨佥同尊。这有个比喻就是以前讲的四种比喻中有一个如王旨。佥同尊,王有一个诏旨下来,下面一切的臣民都要遵守。 亦是军中秘密令。好像军中秘密的口令似的。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|心经|非台颂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927364831.html
  • 洛浦与梁山的祖意教意

    之意,认为佛教禅宗,目的相同,地位相等。  梁山其祖意教意公案如下:  僧问梁山:祖意教意,是同是别?山云:金鸟东上人皆贵,玉兔西沉佛祖迷。  “金鸟东上人皆贵”,在比喻佛教的经典,明明指出成佛之道,人人皆知其珍贵;“玉兔西沉佛祖迷”,比喻禅宗不贵言说,在此无言无说之时,虽佛祖亦迷也。  丹霞淳禅师   月筛松影高低树,日照池心上下天。  赫赫炎空非卓午,团团秋夜不知圆。  丹霞淳禅师   灵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0457345.html
  • 智门光祚莲花出水

    莲花,甚具深意,因莲花虽未出水,但莲花的性质已完全具备,以后出水成为莲花,不过是其潜在性质的引发,意在比喻自性妙体未发生作用以前,一切妙用已经存在,以后由体起用,现象界的一切,均系自性妙体的作用。  莲花出水以后,所看到的应该是莲花,而光祚答以荷叶,荷叶是根本,荷叶是圆的,而禅宗常以○相,代表自性妙体,以比喻莲花,乃以荷叶为根本,现象界一切变化,仍为此一自性妙体所涵摄。  丹霞淳禅师   丹霞未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0457346.html
  • 地藏菩萨传略

    地藏圣号的由来   地藏是梵语乞叉底蘖沙的音译。地,指住处,即土地。具有七种涵义:   1、表能生,土地能生一切生物、植物,比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;   2、表能摄,土地能摄一切生物,令其安住自然界中,比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;   3、表能载,土地能负载一切矿、植、动物,令其安住世界之中,比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,由众苦交煎的此岸,运载到清凉的彼岸;   4、表能藏,表土地能含藏一切矿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2757729.html
  • 永不疲倦

    漫漫,疲倦时觉得路途遥远,而愚痴的人生死无尽,是因为不明正法。  这四句话以夜长、路长来比喻愚昧的人,走在生死的道路上也是很长。梦多的时候,失眠的时候,有病痛、有心事的时候,辗转反侧,还见不到天亮。走远路的时候,越走越疲倦,举步维艰,拖着一具笨重的死尸,似乎永远走不到尽头。夜长、路长大家都体验过,但很少人知道,生与死的道路也很长。  人的生命过程,佛经中形容为生死苦海,或比喻成漫漫长夜,恶梦连床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5658624.html
  • 阿赖耶识和法身的区别

    阿赖耶识本身是无记。阿赖耶识它本质是智能,只是它没有办法显出智能的特性,而它处于一种混浊的状态,所以我们说它没有办法现出它的清净相,也就是智慧。但是清净相智智慧,也就是隐藏在它当中,这比喻就像是一盆混浊的...我们说含藏着无明的阿赖耶识,进一步来说法身,智慧法身也就是不混浊的水,现出清净相的阿赖耶识。离混浊状态的水,我们比喻成智慧法身,所以我们常说觉空、智慧法身讲的是同一件事情,我们把智慧叫“耶谢”,这“耶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4068108.html
  • 问:莲花作为持物有何象征意义?

    说,赤莲花是可爱色,为敬爱法之物。白莲花表净菩提心。《多罗尊法》中则说青莲花是清净无垢意。 佛教经典中常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之十种善法,即: 1.离诸染污;2.不与恶俱;3.戒香充满;4.本体清净;5.面相熙怡;6.柔软不涩;7.见者皆吉;8.开敷具足;9.成熟清净;10.生已有想。 经中有以莲花比喻为人的心脏(梵名hrd),音译“汗栗驮”,意为肉团心,其状如莲花含而未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20078019.html